贺州非遗工坊遍地开花,瑶绣、竹编年产值破亿元,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

近年来,贺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非遗工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,其中瑶绣、竹编两大传统工艺更是年产值突破亿元,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贺州,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,是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这里不仅风光秀丽,而且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在贺州,瑶绣、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,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。
瑶绣,作为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,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。在贺州,瑶绣工坊遍地开花,许多村民纷纷投身于瑶绣的制作和传承。这些工坊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成为了展示瑶绣技艺的重要窗口。
在贺州市八步区的一个瑶绣工坊内,绣娘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着各种精美的瑶绣产品。这些产品包括服装、饰品、家居用品等,既有传统风格,又有现代元素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据统计,该工坊年产值已达数百万元,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与此同时,竹编工艺也在贺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贺州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,产品种类繁多。在贺州市昭平县的一个竹编工坊内,工匠们正在精心编织着各种竹编工艺品。这些工艺品既有实用性,又有观赏性,成为了贺州的一张名片。
近年来,贺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工坊的建设和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。在政府的引导下,贺州的非遗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据统计,目前贺州市共有各类非遗工坊近百家,从业人员超过千人。其中,瑶绣、竹编两大工坊的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,更离不开广大民间艺人的辛勤付出。
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,贺州的非遗工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注重人才培养。许多工坊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开展技艺交流等方式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非遗事业。这些年轻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,还不断进行创新,为非遗工坊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如今,贺州的非遗工坊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贺州市将继续加大对非遗工坊的支持力度,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,让瑶绣、竹编等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。
- • “脐橙贷”:普惠金融助力乡村,贫困户凭信用秒批低息贷款
- • 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揭牌,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,开启绿色旅游新篇章
- • 南乡温泉光影剧场首演《瑶岭幻境》,全息投影演绎创世神话,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
- • 南乡镇黑山羊乘冷链专车,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,助力区域美食升级
- • 春蕾计划助力瑶族女童展翅高飞,500名学子圆梦未来
- • 平桂区迎来黄金珠宝加工园,承接深圳水贝产业转移,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
- • 姑婆山壮族三月三万人山歌会,无人机点亮夜空,共筑民俗星空盛宴
- • 昭平瑶寨姑娘节焕新,汉服爱好者跨界打卡民族盛装,共赴一场民族与时尚的盛宴
- • 昭平六堡茶冰淇淋惊艳大湾区,日销万支供不应求,成为夏日新宠
- •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,卫生厕所普及率100%,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
- • 富川脐橙元宇宙游戏上线,虚拟种植助力实体果园认购热潮
- • 瑶族风雨桥群申遗启动,古村落旅游收入破亿元:传承与创新共绘民族风情画卷
- • “教育大脑”大数据中心投用,助力动态预警学生心理与辍学风险
- • 白花村第一书记潘向坚创新实践,打造“党建+产业”扶贫样板
- • 昭平北莱村古法造纸工坊走红,非遗产品年销售额超千万,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
- • 八步区长者食堂惠及5万老人,一元餐补温暖夕阳红
- • 贺州酸菜荣登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老坛酸香征服全国味蕾
- • 中国建材集团投资30亿打造零碳示范园区,年光伏发电量达2亿度
- • 八步瓜花酿荣膺“中国乡村美食地标”,日销量突破3000个创纪录
- • 姑婆山国家级生态旅游区再创佳绩:年客流突破500万,康养营收同比增长40%
- • 《盘王谷瑶族神话光影秀震撼首映,裸眼3D演绎还原创世传说》
- • 富川瑶老同调解室:覆盖所有村屯,纠纷化解率达98%,和谐乡村建设的典范
- • 共享厨房助力乡土美食崛起,孵化50个IP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
- • 黄姚古镇荣膺“全国非遗旅游小镇”,夜游经济收入翻番彰显古镇魅力
- • 贺州百岁老人秘方展揭幕,瑶药养生智慧引国际学界关注
- • 昭平茶旅轻轨试运行,游客空中俯瞰万亩生态茶园,体验茶乡新风尚
- • 富川瑶乡冷泉香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亩均收益翻倍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非遗工坊助力瑶绣传承,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创辉煌
- • 贺州站升级改造,新增6部电梯,全面实现“无障碍出行全覆盖”
- • 脐橙丰收节暨“橙香艺术展”:果皮雕塑与橙汁染布惊艳亮相,共赴一场视觉盛宴
- • 瑶族歌圩文化研学基地开营,千名学生共赴“活态非遗”之旅
- • 桂江鱼干预制菜爆红,传统古法工艺引领千艘渔船华丽转型
- • 贺州民族融合博物馆盛大开馆,展陈千年瑶壮汉共治文书,传承多元文化记忆
- • 昭平北陀镇客家围屋文化村魅力绽放,年客流量突破30万
- • 贺州河道治理成效显著,黑臭水体消除率100%,打造美丽宜居新城市
- • 贺州建成广西首个零碳示范村,光伏覆盖率超90%,引领绿色乡村振兴新潮流
- • 昭平竹笋加工产业园正式投产,年消化原材料5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碳酸钙绿色矿山通过认证,高端填料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至25%
- • 富川国际慢城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带,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
- • 贺州发布文化传承十年规划,打造“南岭民族文化基因库”
- • “双减”政策下创新案例:无人机编程课入选教育部示范,课后服务再添新亮点
- • 平桂区碳酸钙全产业链助力西部百强县崛起
- • 开山镇香芋深加工项目投产,贫困户入股分红年收益超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富川脐橙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,果农户均年增收1.8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黄姚古镇年接待美食游客300万人次,豆豉产业营收破亿,揭秘古镇经济新亮点
- • 八步区南乡森林温泉度假区签约国际品牌,总投资30亿元,助力区域旅游产业升级
- • 非遗工坊携手“国潮设计赛”,获奖作品将亮相巴黎展览
- • 正威集团强势入驻平桂,年产10万吨铜基新材料基地盛大开工
- • 钟山花岗岩绿色矿山荣获国家认证,智能开采技术助力成本降低30%
- • 昭平智慧茶园助力85%农户增收,人均茶业收入突破万元大关
- • 贺州打造华南地区“5G+无人农场”,机器人插秧效率飞跃提升8倍
- • 古村落焕新颜,深坡文创节开幕,宋代石板街变身国潮打卡地
- • 花岗岩矿山变身声音博物馆:矿石碰撞,天然音律的奇妙之旅
- • 南乡镇黑山羊全宴地图发布,瑶寨篝火夜宴一票难求,探寻瑶族风情新体验
- • 平桂矿区生态修复PPP项目引资15亿,万亩废弃地华丽转身光伏农场
- • 北陀镇防洪工程竣工,百年水患村华丽变身湿地公园民宿集群
- • 昭平茶荣登中欧地理标志协定,有机茶出口均价上涨60%
- • 黄姚古镇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,裸眼3D秀再现千年商埠繁华
- • 清代岭南大儒于式枚佚失诗集重现,手稿拍卖创古籍类新高
- • 昭平茶旅融合示范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,碳汇交易助力增收千万
- • 广西首个智慧物流枢纽落户八步,年货运吞吐量目标冲刺500万吨
- • 钟山十里画廊溶洞漂流盛大开放,2公里地下河泛舟探秘,开启奇幻探险之旅
- • “脐橙贷”助力普惠金融深入农村,果农凭种植数据轻松秒批低息贷款
- • 贺州创新举措,全国首条“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链”建成,年创收亿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瑶医瑶药普惠工程正式启动,30个村卫生室设立“瑶药角”
- • 贺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改革全省推广,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60%
- • 平桂区“共享厨房”孵化50个乡土美食IP,年销额突破2亿!
- • 古村落焕新颜,智慧消防守护200栋木屋安全
- • 黄姚古镇:民宿集群辐射周边,床位破万张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平桂区非遗美食街盛大开街,30家老字号集体亮相,传承美食文化,焕发古城新活力
- • 瑶乡“护学专线”全覆盖,校车GPS定位让家长实时追踪,守护孩子安全出行
- • 大湾区高校(贺州)研究院成立,共筑康养产业技术新高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