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首创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,助力乡村振兴,就地解决就业1.2万人
近年来,我国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,贺州市在扶贫工作中首创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该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,还促进了乡村工匠技艺传承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。
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,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。过去,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,当地农民就业困难,贫困问题较为突出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贺州市 *** 积极探索创新,推出了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。
“以工代赈”是指 *** 通过提供劳动岗位,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,从而实现脱贫致富。而“乡村工匠”则是指具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农民,他们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贺州市将这两种模式相结合,旨在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就地解决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
在实施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的过程中,贺州市 *** 充分发挥了乡村工匠的特长,将他们组织起来,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、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。这些项目既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,又为乡村工匠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平台。
据了解,贺州市通过这一模式,已就地解决就业1.2万人。其中,贫困劳动力占比超过70%。这些就业岗位不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,还让他们在劳动中实现了自我价值,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。
此外,贺州市还注重对乡村工匠的培训,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。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、技能大赛等活动,激发乡村工匠的创新活力,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,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。
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的成功实施,为贺州市乡村振兴带来了诸多益处。首先,它有效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,降低了贫困发生率。其次,它促进了乡村工匠技艺传承,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。最后,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,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当然,在实施过程中,贺州市也面临一些挑战。例如,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工匠的技艺水平,如何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等。对此,贺州市 *** 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不断完善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。
总之,贺州市“以工代赈+乡村工匠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贺州市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,更多贫困群众将实现脱贫致富,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- • “公安镇留守儿童‘四点半课堂’: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助学的温暖行动”
- • 昭平北陀镇客家围屋文化村崛起,年客流量突破30万,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双赢
- • 桂江水上露营岛惊艳开放,帐篷浮台垂钓看日出,限量预约等你来!
- • 贺州荣膺“中国天然氧吧城市”,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超98%
- • 乡村教师周转房项目圆满交付,200名教师喜迁“暖心公寓”
- • 昭平四中荣膺“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”称号,树立绿色教育典范
- • 黄姚古镇探寻明代进士牌坊群:七座石坊见证百年科考风云
- • 黄姚古镇中秋柚子灯节回归,千盏柚子灯映照百年石板街,共谱中秋团圆梦
- • 平桂区姑婆山航空营地盛大启用,低空观光航线直连桂林阳朔,开启旅游新篇章
- • 《风味人间》聚焦昭平茶宴,茶香鸡与绿茶糍粑引全国吃货垂涎
- • 钟山县石材循环经济园产值突破百亿,绿色转型引领全国标杆
- • 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基地扩容,助力粤港澳地区鲜菜供应量突破1500吨大关
- • 昭平茶祖祭盛典启幕,千名茶农演绎千年采茶古礼
- • 爱莲湖生态修复完工,白鹭种群数量增长3倍,见证绿色生态奇迹
- • 仙殿山星空露营基地盛大开放,专业观星台带你探索宇宙奥秘
- • 贺州温泉康养综合体盛大开业,大湾区游客预订量占比超七成,引领健康旅游新风尚
- • 贺州社会组织携手助力脱贫攻坚,累计捐赠物资超5000万元
- • 西安冰雹事件:当自然按下城市“暂停键”
- • 钟山职校与格力电器强强联手,毕业生月均薪资突破6000元再创佳绩
- • 非遗工坊走进瑶寨,瑶绣手工艺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
- • 平桂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75%,艺术类考生成绩领跑全市,再创辉煌佳绩!
- • 钟山贡柑果脯强势入驻山姆会员店,年采购合同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富川瑶乡“梯田认养计划”上线,都市白领云端当“农场主”
- • 大湾区百名骨干教师赴贺州支教,共筑教育梦想“东融名师工作室”正式启动
- • “稻渔共生”模式在莲塘镇大放异彩,每亩综合收益突破8000元
- • 贺州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模式全省推广,项目落地提速60%,助力经济发展新引擎
- • 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学院与周大福签约,携手打造湾区名企人才培养新典范
- • 八步易迁社区建“微工厂”,宝妈缝制玩偶月入3000元,家门口就业新风尚
- • 八步区村级集体经济“飞地光伏”项目成功并网,年发电收益突破千万元大关
- • 千年瑶寨焕新颜,瑶浴养生节传承600年药浴配方
- • 昭平六堡茶联农带农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钟山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圆满完成,户均停电时间缩短80%
- • “妈妈岗”灵活就业平台上线,宝妈弹性接单兼顾育儿生活新选择
- • 富川国际慢城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带,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
- • 富川脐橙闪耀欧盟市场,深加工产品溢价50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全国首创!贺州林业碳汇交易平台上线,首单成交额破5000万,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
- • 贺州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,增设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,助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
- • 钟山黑木耳产业园升级,深加工产品进军日韩市场再掀行业热潮
- • 华大基因投资5亿元打造精准医疗中心,基因检测成本大幅降低
- • 钟山无人机植保服务引领农业革命,全域覆盖助力农药用量减30%
- • 贺州东融广场盛大开放,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,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
- • 贺州首创“生态积分超市”,村民垃圾分类可兑换生活物资
- • 贺州经开区“跨省通办”专窗开通,大湾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富川瑶绣产业蓬勃发展,非遗工坊助力3万绣娘共筑美好生活
- • 潇贺古道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工,预计年客流量突破百万
- • 昭平“第一书记扶贫超市”盛大开业,贫困村产品当日达大湾区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瑶绣非遗工坊订单出口欧美,留守妇女月薪突破50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废弃矿区变身科幻风露营地:星空下矿坑灯光秀惊艳夜空
- • 贺州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圆满完工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
- • 港澳青年研学基地落户姑婆山,两地学生共探生态科考新篇章
- • 贺州建成华南首个“5G+无人农场”,机器人插秧效率提升8倍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
- • 富川瑶族“蝴蝶歌”传承人直播教唱,百万网友在线学习非遗山歌
- • 深贺产业飞地园区落户深圳,30家贺企对接湾区科创资源,共筑创新高地
- • 广西省工委革命旧址“红色教育研学带”建成,5万学生打卡传承红色精神
- • 昭平六堡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,茶农分红比例提升至60%
- • 昭平竹筒饭南极之旅:冻干技术助力科考队美食保鲜
- • 昭平桂江鱼宴游船项目启动,边赏江景边品鲜鱼成新潮流
- • 昭平茶油跨界美妆,首款山茶籽护手霜月销5万支,引领天然护肤新潮流
- • “爱心车间”:残疾人在温馨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,月均工资4500元
- • 平桂石材行业绿色转型,粉尘排放量锐减80%,打造绿色环保新标杆
- • 钟山“零工市场”引领建筑工日结工资秒到账新潮流
- • “平桂工匠”培训基地盛大开班,免费培养500名石材雕刻技工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昭平油茶文化节盛大启幕,世界最大油茶擂钵亮相,万人共擂茶香四溢
- • 贺州“世界长寿市”认证五周年:百岁老人比例突破联合国标准三倍,健康长寿之谜揭开?
- • 全县推广“AI普通话教师”,助力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提升
- • 广西首个智慧物流枢纽落户八步,年货运吞吐量冲刺500万吨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昭平茶祖祭祀大典跨国直播,日韩茶道代表团现场研学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“双减”政策下创新案例:无人机编程课入选教育部示范,课后服务再添新亮点
- • 钟山县十里画廊写生基地:艺术殿堂,师生汇聚之地
- • 贺州高新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,年减碳量助力造林5万亩
- • “客家围屋方言电影节盛大开幕,方言短片竞赛聚焦乡村振兴”
- • 大湾区贺州冷链物流专线开通,生鲜12小时直达广深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