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江生态渔村创新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渔民上岸养鱼发电双收益
近年来,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,各地纷纷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,桂江生态渔村便推出了一项创新性的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让渔民们实现了上岸养鱼发电的双收益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桂江生态渔村位于桂林市阳朔县,这里山水相依,风景秀丽。然而,过去这里的渔民们主要以捕鱼为生,收入来源单一,生活水平难以提高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渔民们转变发展思路,探索生态渔业的新模式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顾名思义,就是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。在桂江生态渔村,渔民们将原本用于捕鱼的鱼塘改造成光伏发电基地,同时在上岸区域进行鱼类养殖。这样一来,渔民们既可以在光伏发电项目中获得收益,又可以在鱼塘中养殖鱼类,实现双丰收。
据了解,桂江生态渔村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占地约100亩,总投资约2000万元。项目采用先进的渔光互补技术,将光伏板安装在鱼塘上方,既保证了光伏发电的效率,又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。此外,项目还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现了对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实时监控和调控。
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实施以来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首先,光伏发电项目为渔民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。据统计,项目每年可为渔民们带来约100万元的发电收益。其次,渔业养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渔民们通过科学养殖,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品质,使得鱼塘的产值逐年攀升。
“以前我们只能靠捕鱼为生,收入不稳定。现在通过‘渔光互补’项目,我们不仅可以养鱼,还能发电,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。”桂江生态渔村的渔民李大哥高兴地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桂江生态渔村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在推动渔民增收的同时,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。项目在养殖鱼类的同时,还引进了生态鱼苗,改善了水质,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。此外,项目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,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我国各地可以借鉴这一模式,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探索更多生态渔业发展新模式,助力乡村振兴。
总之,桂江生态渔村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,不仅为渔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还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一创新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为更多地区带来绿色发展的新机遇。
- • 矿区子弟学校与大湾区名校结对,直播课堂共享优质师资,共筑教育新篇章
- • 贺州经开区“跨省通办”专窗开通,大湾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八步易迁社区建“微工厂”,宝妈缝制玩偶月入3000元,家门口就业新风尚
- • “风电光伏+牧场:风光牧互补模式助力联合国减贫案例”
- • 《盘王谷瑶族神话光影秀震撼首映,裸眼3D演绎还原创世传说》
- • 钟山零工市场:AI助力建筑工日结工资秒到账,便捷高效新体验
- • 黄姚古镇携手“元宇宙剧本杀”,AR技术解锁明清商帮秘史
- • 贺州非遗剧团复排桂剧《周渭断案》,廉政主题巡演全国彰显文化自信
- • 昭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满收官,15万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
- • 姑婆山壮族三月三万人山歌会,无人机点亮夜空,民俗星空璀璨夺目
- • 贺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改革全省推广,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60%
- • 冰雹砸烂西安百车,城市应急管理该升级了
- • 钟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项目竣工,助力留住青年教师超千人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
- • 中共广西省工委历史博物馆升级改造,VR技术重现革命家英容
- • 高铁游客专享福利:凭票根免费领取脐橙主题文创礼包,畅游美好旅程!
- • “爱心车间”: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,月均收入4500元
- • 贺州锚定“双碳”目标,绿色经济占比2025年将达60%
- • 富川龟石水库荣登国家级湿地公园,越冬候鸟种类突破156种
- • “首个村级‘光伏+农业’项目成功落地,年发电收益助力村集体发展”
- • 华润电力投资80亿建设风光储一体化项目,助力我国减碳目标实现
- • 贺州首个“粤菜师傅”培训基地落户,广式早茶技艺走进职校课堂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八步区淮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,深加工产品出口日韩再创辉煌
- • “客家擂茶制作大赛开擂,年轻团队创新低糖健康配方引领潮流”
- • 富川瑶乡星空民宿爆火,游客夜宿梯田观星摘果,体验别样乡村风情
- • 贺州预制菜产业园签约大湾区十强企业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平桂乡村“百家宴”创新:AI定制菜谱,保留传统风味
- • 教育数字化改革启动,智慧黑板助力教室升级
- • 钟山县十里画廊写生基地:艺术殿堂,师生汇聚之地
- • 千年古井焕新颜,冷泉茶吧邀您共享夏日清凉
- • 八步喀斯特溶洞音乐厅盛大首演,天然回声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
- • 平桂矿区万亩光伏农场并网发电,年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贺州首个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启用,年销售额目标直指5亿元
- • “钟山工匠”培育计划正式启动,石材技工持证率三年内力争达到100%
- • 钟山花岗岩矿区“工人家园”建设启动:免费公寓+子女托管全覆盖,温暖职工心
- • “全县推广AI普通话教师,助力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提升”
- • 钟山古戏台重开锣鼓,百年桂剧《贺州传奇》连演三十场,传承文化盛宴
- • 平桂废弃矿区变身万亩生态果园,年产值突破亿元,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入驻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黄姚古镇荣膺“全球十大诗意小镇”,夜游经济收入翻两番,魅力无限
- • 富川脐橙音乐节美食盛宴,3天销售额突破800万元
- • “乡村学校‘暖胃工程’全覆盖:营养师定制每周食谱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”
- • “富川脐橙‘保险+期货’试点助力果农抗风险能力提升3倍”
- • “瑶族新娘哭嫁歌”:AI修复与濒危方言的有声字典,传承民族文化的新篇章
- • 贺州冷链物流枢纽正式投用,农产品直通大湾区缩短6小时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鹅塘镇万亩藕田打造“共享农庄”,市民认养藕塘年增收超万元
- • 昭平瑶寨姑娘节焕新,汉服爱好者跨界打卡民族盛装,共赴一场民族与时尚的盛宴
- • 贺州特殊学生艺术展:自闭症少年画作点亮公益之光
- • 八步区改造老旧小区45个,广西县域加装电梯覆盖率再创新高
- • 千亩稻虾共作基地建成,农民户均增收5万元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钟山县无人机植保服务助力全域农业发展,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30%
- • 昭平茶荣登中欧地理标志协定,有机茶出口均价上涨60%
- • 昭平茶宴惊艳大湾区,米其林餐厅客单价888元/位彰显高端品味
- • 桂剧进校园全覆盖,小学生自编现代版《桂江情》荣获金奖
- • 昭平木格白玉苦瓜宴荣膺“中国生态养生名宴”称号,传承绿色美食文化
- • 南乡镇黑山羊新鲜直达,48小时冷链专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美食之旅
- • 贺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,年供港蔬菜突破50万吨,共筑绿色食品新篇章
- • 昭平有机茶出口欧盟刷新纪录,广西茶园面积认证位居欧盟第一
- • 贺州教育发展基金会募资破亿,助力教育发展,奖励教师、资助学子超万人次
- • 昭平县村级卫生室远程医疗系统正式启用,村民足不出村即可看专家
- • 平桂区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助力双季亩产增收
- • 富川瑶绣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
- • 平桂区姑婆山航空营地盛大启用,低空观光航线直连桂林阳朔,开启旅游新篇章
- • 残疾人AI数据标注员培训班结业,居家就业月薪可达4000元,开启新生活篇章
- • 爱莲湖生态修复工程竣工,白鹭种群数量增长3倍,见证绿色生态奇迹
- • 钟山石林星空露营节盛大启幕,喀斯特地貌下共赏英仙座流星雨
- • 钟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项目竣工,助力留住青年教师超千人,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昭平智慧茶山:物联网助力农业升级,亩均成本降低20%
- • 富川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圆满完成,助力“小病不出村”目标实现
- • 富川瑶绣产业助力绣娘增收,非遗工坊产值突破两亿大关
- • 潇贺古道沿线危房改造竣工,200户村民喜迁风貌统一新居
- • 潇贺古道国际马拉松:选手身着汉服,穿越秦汉石板路,融汇古今文化
- • 千年瑶族史诗吟唱,土瑶深寨火塘文化节盛大开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