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塘镇万亩藕田创新“共享认养”模式,助力贫困户年增收8000元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,以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鹅塘镇,一项名为“共享认养”的创新农业模式正在悄然兴起,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鹅塘镇位于江州区东北部,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。近年来,该镇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,大力发展藕田种植。如今,鹅塘镇已建成万亩藕田,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大亮点。
为了进一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,鹅塘镇积极探索“共享认养”模式。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将藕田划分为若干小块,由贫困户承包种植,而其他有意愿的市民或企业则可以认养其中一块藕田,成为“藕田主人”。
“认养人”在认养期间,不仅可以享受到藕田的产出,还可以参与到藕田的管理和收获过程中,亲身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。同时,贫困户通过承包藕田,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,还能学习到先进的种植技术,提高自身素质。
据悉,鹅塘镇的“共享认养”模式已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企业参与。其中,一位来自南宁的市民表示:“通过认养藕田,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户增收,还能让我们体验到农耕的乐趣,真是一举两得。”
为了让贫困户的年保底收益达到8000元,鹅塘镇对“共享认养”模式进行了精心设计。首先,贫困户承包的藕田面积根据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进行合理划分,确保贫困户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。其次,镇 *** 对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,降低种植风险。最后,通过市场销售和电商平台,确保贫困户的藕产品能够顺利销售。
据统计,自“共享认养”模式实施以来,鹅塘镇贫困户的年保底收益已达到8000元。这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生活问题,还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。
鹅塘镇的“共享认养”模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效益,还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让农民在乡村振兴 *** 享发展成果。
未来,鹅塘镇将继续深化“共享认养”模式,不断扩大规模,吸引更多市民和企业参与。同时,还将积极探索其他农业发展新模式,助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- • 贺州古茶树基因库正式挂牌,守护2000株百年野生茶树资源
- • 贺州首所残疾人职业高中招生,陶艺、盲人按摩专业受热捧,为残障人士打开就业新通道
- • 智慧路灯全覆盖,助力农村夜间照明节能率提升70%
- • 农村快递全面开花,进村率100%,日均收发件突破3万单
- • 矿区子弟校营养午餐全覆盖,瑶药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
- • 昭平县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启用,六堡茶年产值再创新高,增长40%
- • 大湾区扶贫车间落户南乡镇,瑶绣手包月出口额突破500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残疾人云客服培训基地启用,居家接单月均收入达4000元,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
- • 赛龙舟与电竞碰撞,八步龙舟VR竞速赛引领年轻潮流
- • “月下黄姚”,如何讲好中国式夜间经济故事?
- • “妈妈岗”灵活就业平台上线,宝妈们迎来兼顾带娃与工作的新机遇
- • 昭平油茶林套种中药材,林下经济亩产收益提升3倍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桂东游击队创始人吴赞之日记出版,揭开潇贺古道游击战术神秘面纱》
- • 昭平茶祖祭盛典启幕,千名茶农演绎千年采茶古礼
- • 贺州市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农村文化建设,年放映量突破万场
- • “钟山工匠”培育计划正式启动,石材技工持证率三年内力争达到100%
- • 贺州首条酸嘢自动化生产线投产,青梅李果年加工量达万吨,推动产业升级
- • 潇贺古道扶贫驿站启用,村民摆摊日入千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贺州“二十四节气美食地图”上线,智能推荐时令菜品,开启健康饮食新体验
- • 古明城瑶族婚俗非遗秀:游客化身新郎,挑战“拦门酒十重关”
- • 昭平竹编非遗工坊携手爱马仕,限量款竹灯拍出天价,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
- • 昭平茶祖祭祀大典跨国直播,日韩茶道代表团现场研学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贺州农村电商产业园盛大启用,农产品直播日销额突破千万大关
- • 钟山零工市场:AI助力建筑工日结工资秒到账,便捷高效新体验
- • 大湾区数字贸易港启动,直播电商基地助力年培训主播千人,共绘数字经济新蓝图
- • 贺州市荣获“世界长寿市”认证六周年,百岁老人密度达联合国标准4倍
- • 昭平“乡村网红”孵化计划助力百名脱贫户直播卖茶,月入过万不再是梦
- • 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基地扩容,助力粤港澳地区鲜菜供应再升级
- • 瑶族银饰婚嫁套装惊艳巴黎展,年轻匠人匠心独运融合3D打印技艺
- • 教师发展中心助力区域教育,培育150名市级骨干教师,辐射全县教研新风尚
- • 钟山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,年发电量助力30万户家庭绿色生活
- • 贺州中药代煎中心智能化升级,煎药效率提升50%,中医药服务再上新台阶
- • 平桂区“雨露计划+”培训助力新型职业农民超万人次,乡村振兴再添活力
- • 钟山县大病专项救治实现全覆盖,自付比例降至5%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《矿区童谣改编动画片走红全网,千万播放量唤醒乡愁记忆》
- • 昭平凤凰安置区“四点半课堂”:破解儿童托管难题,助力家庭教育
- • 瑶族铜鼓铸造技艺跨界融合,年轻匠人打造国潮文创首饰新风尚
- • 矿区遗址公园设公益岗位,百名下岗工人转型景区管理员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八步区瑶汉通婚家庭故事集》出版,民族融合百年变迁的生动见证
- • 黄姚古镇创新推出“豆豉咖啡实验室”,年轻客群打卡量翻3倍,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
- • 平桂“藕莲天下”景区荣膺4A认证,万亩荷塘绽放百种莲藕预制菜新篇章
- • 八步瓜花酿荣膺“中国乡村美食地标”,日销量突破3000个创纪录
- • “民间文化守望者”评选启动,重奖非遗传承新生代,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
- • 乡村百家衣习俗复兴,留守儿童手绣非遗作品义卖助学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扩容,八步供港蔬菜出口量增40%,共筑食品安全新篇章
- • 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显成效,新增湿地公园4个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大湾区高校(贺州)研究院成立,共筑康养产业技术新高地
- • “零工驿站”助力灵活就业,覆盖全区乡镇,日均接单量突破千次
- • 八步区淮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,深加工产品出口日韩再创辉煌
- • 钟山“状元巡游”激活明清古街,学子汉服再现科举礼仪,传承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昭平茶园跨界办“茶香音乐会”:采茶调融合电子乐,引发网友热议
- • 贺州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八步,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“乡村振兴夜校”:点亮百村灯火,助力万名农民电商种植技术双丰收
- • 富川冷泉香芋冰淇淋成功登陆欧盟市场,深加工园区产值突破20亿大关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齐聚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教育数字化改革启动,智慧黑板助力教室升级
- • 平桂区启动“银龄讲学”计划,退休教师助力偏远教学点教育发展
- • 贺州马蹄糕进军全国高铁餐车,年供应量突破200万盒,传统美食迈向新篇章
- • “村村通5G”工程竣工,直播带货销售额翻三倍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《BBC纪录片《潇贺先贤》开拍:探寻岭南文明的全球影响力之谜》
- • “教育强市十大工程”盛大启动,市领导亲自挂帅督办教育重点项目
- • 特殊教育学校瑶绣作品在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银奖,展现残疾人独特艺术魅力
- • 平桂矿区塌陷区变身“光伏海洋”,千户村民年享发电分红
- • 古法冷榨茶油技术引领国际潮流,高端油品单价突破千元大关
- •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,卫生厕所普及率100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清代岭南大儒于式枚手稿现身贺州,《南岭札记》孤本震撼学界
- • 黄姚古镇五一狂欢,单日客流突破10万,非遗豆豉辣酱日销20吨
- • 贺州开放大学“银龄学堂”开课,智能手机、健康养生课程爆满,老年生活焕发新活力
- • 贺州教师发展学院揭牌,全力推进三年全员轮训提升数字教学能力
- • 富川脐橙AI分拣中心正式投产,日处理能力达200吨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白花村第一书记潘向坚:党建+产业扶贫,打造乡村振兴样板
- • 贺州油茶产业扶贫三年计划圆满收官,10万农户实现稳定增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