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族“蚂拐节”:稻田放生万只青蛙,祈愿生态回归与丰收
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,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壮族人民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——蚂拐节。这一天,壮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,欢聚一堂,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着生态回归与丰收的节日。今年的蚂拐节,当地群众在稻田中放生了上万只青蛙,以此祈愿来年五谷丰登,风调雨顺。
蚂拐节,又称“蛙节”,是壮族人民对青蛙这一生物的崇拜和敬仰。青蛙在壮族文化中象征着丰收、吉祥和幸福,因此,在蚂拐节这一天,人们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,以表达对青蛙的敬意。
在蚂拐节当天,壮族群众首先会举行祭祀仪式,向青蛙神献上鲜花、水果和酒水,祈求青蛙神保佑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。祭祀仪式结束后,人们便开始放生青蛙。这些青蛙被精心挑选,来自当地的稻田,是壮族人民精心培育的“稻田守护者”。
稻田放生青蛙是蚂拐节的重头戏。据了解,今年的放生活动共放生了上万只青蛙,这些青蛙被放入稻田后,将有助于稻田生态的平衡,提高稻田的产量。青蛙在稻田中捕食害虫,有助于降低农药的使用,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同时,青蛙的生存也离不开稻田,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。
放生青蛙的过程中,壮族群众热情洋溢,欢声笑语。他们纷纷表示,通过放生青蛙,不仅能够祈求丰收,还能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在放生青蛙的同时,人们还纷纷在稻田边插上五彩斑斓的彩旗,祈愿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此外,蚂拐节期间,壮族群众还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,如山歌比赛、舞狮、舞龙、抛绣球等,以此庆祝节日。这些活动既传承了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,又增进了民族团结。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,蚂拐节这一传统节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,亲身感受壮族文化的魅力。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,游客们也纷纷加入到放生青蛙的队伍中,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总之,壮族“蚂拐节”稻田放生万只青蛙祈愿丰收的活动,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态的重视,更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我们看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、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未来的日子里,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共生,共创美好未来。
- • 富川瑶绣产业绽放光彩,助力2.6万妇女就业,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3亿
- • 贺州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专列开通,物流成本降幅高达30%
- • 贺州“元宇宙瑶寨”上线,数字分身跳长鼓舞成Z世代新宠
- •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扩容,助力孵化企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
- • 石材废料制肥技术落地,年消化废渣1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
- • 钟山“状元巡游”激活明清古街,学子汉服翩翩再现科举礼仪盛况
- • 残疾人数据标注员培训结业,居家就业助力破解增收难题
- • 昭平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:为贫困村输送600名优秀教育人才
- • “职工‘学分银行’上线,职业培训积分可兑换学历教育证书,终身学习新篇章开启”
- • 贺州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,无人配送车助力县域“最后一公里”
- • 大湾区百名骨干教师赴贺州支教,共筑教育梦想“东融名师工作室”正式启动
- • 富川国际慢城签约大湾区资本20亿元,康养民宿集群建设正式启动
- • 昭平村级卫生室远程医疗系统启用,村民足不出村看专家,健康服务再升级
- • 平桂“妈妈制造工坊”开班,瑶绣订单直供国际时装周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平桂区“扶贫爱心积分卡”助力脱贫,兑换率达95%,激发内生动力
- • 黄姚古镇元宇宙景区上线,数字孪生技术复刻千年商埠盛景
- • 富川脐橙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,深加工产品成功进军欧美市场
- • 昭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满收官,15万贫困人口告别饮水难题
- • 黄姚古镇汉服节启幕,百名模特演绎潇贺古道千年风韵
- • 黄姚古镇汉服旅拍基地盛大开业,百套瑶汉服饰任选,专业妆造助力完美呈现
- • 乡村学校暖冬工程全覆盖,空调安装率100%,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爱心食堂温暖全市寄宿制学校,3万学生共享免费营养餐
- • 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活动盛大启动,碳酸钙行业劳模开讲职业启蒙课,引领青年学子探索职业新天地
- • “风光储一体化”项目成功并网,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百万棵,助力绿色能源转型
- • 贺州东融物流园扶贫专区启用,农产品出山运费直降5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富川秀水状元村国学夏令营火爆,大湾区万名学生共赴文化盛宴
- • 贺州市创新招商模式,试行“链长制”助力产业链精准对接湾区需求
- • 昭平长寿宴升级,定制养生餐助力AI体质检测,打造专属健康食谱
- • 八步区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,荣获“广西生态宜居示范县”称号
- • 昭平县“智慧茶山”项目助力茶农增收,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
- • 深圳教育集团结对贺州10所乡村学校,远程教研常态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土瑶火塘文化节盛大开幕,百户家庭直播烤茶带货,传承千年茶文化魅力
- • 农村学校“5G+全息课堂”启用,市直名师“跨校分身”授课,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
- • 平桂“妈妈岗”灵活就业平台助力3000名留守妇女增收致富
- • 平桂六中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,助力校园足球发展
- • 桂江生态渔村开村,渔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突破亿度里程碑
- • 贺州长寿宴美食IP获米其林团队注资,拟开百家连锁店,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
- • 瑶绣长鼓舞进校园,贺州民族学校非遗课程全覆盖,传承民族文化新篇章
- • 脐橙丰收节盛启橙皮艺术展,果皮雕塑再现《蒙娜丽莎》传奇风采
- • 瑶族古法稻鱼鸭系统: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传承千年智慧之光
- • 农村智慧消防系统上线,火灾发生率下降70%,守护乡村安全新篇章
- • 贺州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投产,年处理尾矿300万吨,创收10亿
- • 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学院开课,校企双师带徒共育“工匠新军”
- • 昭平茶产业融合示范园开建,构建“茶文旅康”综合体新典范
- • 贺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:跨境物流成本大幅下降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
- • 平桂区龙井村洞穴餐厅走红,月均营收超50万元,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
- • 从潇贺古道到数字孪生,临贺故城开创文物数字产权认证先河
- • 昭平村级卫生室远程问诊系统连通三甲医院,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
- • 家政服务培训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,首批“金牌月嫂”受粤港澳雇主热烈预订
- • 钟山石都文创市集盛大开市,石头画、矿晶首饰限时抢购,文化瑰宝等你来寻!
- • 姑婆山实景剧《瑶山恋歌》盛大开演,观众沉浸式体验瑶族婚俗魅力
- • 贺州高中湾区课程实验班招生,引入香港DSE课程体系,为学生开启国际化教育之门
- • 富川教师发展中心荣获自治区级示范称号,200名骨干教师培育成果显著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齐聚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贺州推出“东融税收优惠20条”,湾区企业投资可享三年免税政策
- • 贺州古瑶寨发现清代“女书”石刻:女性教育史研究迎来新突破
- • 脐橙丰收节暨“橙香艺术展”:果皮雕塑与橙汁染布惊艳亮相,共赴一场视觉盛宴
- • 平桂矿区遗址焕新颜,变身蒸汽朋克公园,井下酒吧与矿石文创引领潮流
- • 昭平长寿宴升级,AI体质检测助力定制养生餐,健康生活新体验
- • 贺州林业碳汇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,20万亩林地成功纳入粤港澳碳市场
- • 贺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,跨境物流成本大幅降低,企业效益显著提升
- • 公安镇留守儿童迎来希望之光:百名大学生结对助学“四点半课堂”
- • 富川建设粤桂协作劳务服务中心,助力技工定向输送超5000人
- • 贺州首届民族校园戏剧节盛大开幕,《过山瑶史诗》展现民族魅力
- • 非遗瑶绣工坊产业园盛大开园,年出口订单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钟山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,年发电量可供40万户家庭使用
- • 古村落光伏+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年分红破万元
- • 贺州瑶族盘王节荣升国家级文旅IP,非遗产品热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乡村“百家衣”习俗复兴,留守儿童手绣非遗作品义卖助学
- • 全国首创“链长+专班”服务模式,12条产业链签约率提升60%——创新驱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
- • 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助力乡村振兴,年收益反哺村集体200万元
- • 农村电商直播村全覆盖,年销售额同比激增150%:乡村振兴的新引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