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黄姚豆豉千年古法传承入选国家级非遗,年产值突破2亿元
贺州,这座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,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黄姚豆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,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。近日,黄姚豆豉的千年古法 *** 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年产值更是突破2亿元,成为贺州乃至广西的一张经济与文化双丰收的“金名片”。
黄姚豆豉,又称“豆鼓”,是贺州市黄姚古镇的传统名产。它的 *** 工艺源远流长,已有千年历史。据传,早在南宋时期,黄姚豆豉便开始生产。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,黄姚豆豉的 *** 技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“黄姚古法”。
黄姚豆豉的 *** 过程极为讲究,选材、发酵、蒸煮、晾晒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法。首先,选用优质的黄豆作为原料,经过浸泡、磨浆、蒸熟等工序,制成豆腐。然后,将豆腐块放入特制的木桶中,加入适量的盐、酒、辣椒等调料,进行发酵。发酵过程中,工匠们会定期翻动豆腐块,以保证其均匀发酵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,豆腐块逐渐变得紧实,散发出独特的香气。最后,将发酵好的豆腐块晾晒、磨碎,即可成为黄姚豆豉。
黄姚豆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。它色泽红润,香气浓郁,味道鲜美,具有开胃、助消化、降血压、降血脂等多种功效。在 *** 过程中,黄姚豆豉的工匠们始终坚持“古法” *** ,使得这一传统美食得以传承至今。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,黄姚豆豉的 *** 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2019年,黄姚豆豉的千年古法 *** 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为这一传统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据悉,黄姚豆豉的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。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,黄姚豆豉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同时,黄姚豆豉的知名度也逐渐提升,成为了贺州乃至广西的一张经济与文化双丰收的“金名片”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姚豆豉的 *** 技艺,当地 *** 积极采取措施,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。一方面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比赛等活动,提高工匠们的技艺水平;另一方面,加大宣传力度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姚豆豉。
总之,黄姚豆豉的千年古法 *** 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是对这一传统美食的肯定,更是对贺州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黄姚豆豉将继续发扬光大,为贺州乃至广西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昭平瑶寨姑娘节焕新风尚:汉服爱好者跨界打卡民族盛装
- • 贺州荣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,固废利用率高达95%
- • 港澳青年研学基地落户姑婆山,两地学生共探生态科考新篇章
- • 非遗瑶绣产业化提速,年出口订单突破8000万元,民族瑰宝绽放新光彩
- • 昭平中学高考成绩再创新高,600分以上人数增长50%,十年最佳成绩瞩目
- • 贺州启动“濒危方言抢救计划”,AI助力录存瑶语壮语古老发音
- • 贺州北过境线公路开工,矿产品运输成本直降25%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贺州预制菜智能工厂启用机器人分装,产能提升5倍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贺州村级集体经济再创新高,年收入全部破10万,分红大会热闹非凡
- • 昭平茶宴惊艳大湾区,米其林餐厅客单价888元/位彰显高端品味
- • 贺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行,粤桂联合发放首笔“绿水支票”2000万,共筑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瑶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园,10款古方制剂荣获国药准字批文,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
- • 《民国水利专家于鸣九治水图鉴出版,古法智慧助力现代生态治理》
- • 贺州东融广场盛大开放,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,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
- • 农村公益性墓地全覆盖,生态安葬补贴惠及千家万户
- • 贺州积极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,绿色项目库储备超300亿,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农村危房改造“以旧换新”,贫困户住进风貌统一新居
- • 贺州老年大学新设“旅居康养班”:边游学边养生,千人报名热情高涨
- • “家长法治课堂”上线,携手法院共筑防欺凌防线
- • 八步区南乡森林温泉焕新升级,携手国际品牌管理,年营收目标直指3亿元
- • 贺州建成华南首个“5G+无人农场”,机器人插秧效率提升8倍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
- • 爱莲湖生态修复完工,白鹭种群数量增长3倍,见证绿色生态奇迹
- • 千亩撂荒地变“共享农场”,大湾区企业认耕新潮流
- • 平桂矿区矿工号子登上春晚,老矿工带徒传承工业记忆
- • 黄姚古镇景区门票收入反哺民生,村民年度分红最高破万元
- • 贺街镇百年宗祠群荣膺国家级文保,宗族文化研学游成为新名片
- • 我国碳酸钙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年减排颗粒物超万吨
- • 大湾区医保创新联动,让“病有所医”更有温度
- • 富川冷泉香米携手五芳斋,端午礼盒预售火爆,销量突破20万组!
- • 钟山职校与格力电器强强联手,毕业生月均薪资突破6000元再创佳绩
- • 白花村第一书记潘向坚:党建+产业扶贫,打造乡村振兴样板
- • 南深高铁贺州段全线贯通,1.5小时直达广州,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富川瑶绣包装非遗美食礼盒惊艳巴黎食品展,签约订单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富川潇贺古道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工,预计年客流量突破百万
- • 农村快递全面开花,进村率100%,日均收发件突破3万单
- • 昭平凤凰安置区“四点半课堂”:破解搬迁儿童托管难题的创新举措
- • 富川脐橙元宇宙上线,数字孪生果园引领“云种树”新潮流
- • 贺州农民主播直播带货,马蹄糕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八步区淮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,深加工产品出口日韩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八步区新建10所“家门口学校”,大湾区名师在线支教助力偏远村小教育振兴
- • 桂江渔家开渔节盛大升级,无人机灯光秀点亮百里江面,共绘美好画卷
- • 富川粤桂协作数字果园亩产提升35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富川脐橙果酒闪耀国际舞台,荣获烈酒大赛银奖,高端市场溢价50%
- • 贺州瑶族盘王节荣升国家级节庆,非遗产品订单量激增三倍,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
- • 平桂高中再创辉煌: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8%,艺术生斩获清华美院合格证
- • 贺州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文化振兴,年放映超万场
- • 贺州农产品深加工园盛大开园,20家湾区食品企业抢驻市场新风口
- • 贺州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,年进出口额目标剑指50亿元
- • 红色教育之旅:5万学生打卡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,传承革命精神
- • 桂江生态研学项目启动,学生监测水质探索生物多样性
- • 富川瑶绣产业崛起:3万绣娘就业,非遗工坊年产值超2亿
- • 生态循环养猪场投产,粪污转化有机肥助力万亩果园绿色发展
- • 贺州首所残疾人职业高中招生,陶艺、盲人按摩专业受热捧,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
- • 八步区贺街镇荣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,淮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
- • 鹅塘镇万亩藕田“共享认养”助力脱贫攻坚,贫困户年保底收益8000元
- 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满竣工,15万村民共享“放心水”
- • 八步区扶贫车间转型升级,产品附加值提升4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钟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项目竣工,助力留住青年教师超千人,助力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钟山县高考体育特长生录取人数同比翻番,体育教育迎来新篇章
- • 壮族“蚂拐节”:稻田放生万只青蛙,祈愿丰收与生态回归
- • 家校共育APP全新上线,助力全区10万家庭共筑教育新篇章
- • 平桂瑶绣数字藏品上线,非遗传承人作品登陆区块链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贺州经开区“跨省通办”专窗开通,大湾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平桂矿区改造二期竣工,万名塌陷区居民迁入智慧安居社区,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
- • “富川村BA联赛点燃夜经济,贫困户摊位月销破5万,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贺州酸菜荣登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老坛酸香征服全国味蕾
- • 贺州综保区封关运营,首单跨境电商出口货值破千万,开启跨境电商新篇章
- • 昭平县“智慧茶山”项目助力茶农增收,亩均收入翻番
- • 钟山石都文创市集盛大开市,石头画、矿晶首饰限时抢购,文化瑰宝等你来寻!
- • 大湾区“会呼吸的城市”,到底有多吸氧
- • 高龄补贴助力民生,6万群众共享幸福,一季度发放1111万元
- • 贺州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文化振兴,覆盖所有行政村,年放映超万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