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川瑶老同调解机制:构建和谐乡村,纠纷化解率高达98%

贺州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8-19 04:29:27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矛盾纠纷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,一项名为“瑶老同”的调解机制应运而生,它以独特的瑶族文化为底蕴,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,实现了对全县所有村屯的调解覆盖,纠纷化解率高达98%,为构建和谐乡村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源于瑶族传统文化,以瑶族“老同”为调解主体,即由村屯内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调解员。这些“老同”熟悉瑶族习俗、法律法规,具备较高的威望和公信力。在调解过程中,他们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,运用瑶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理念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。

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的实施,首先在村屯内设立调解委员会,由“老同”担任主任,负责调解本村屯的矛盾纠纷。调解委员会下设若干调解小组,负责具体案件的调解工作。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充分发挥瑶族传统文化的优势,运用瑶族语言、习俗等特色元素,使调解工作更加贴近群众、易于接受。

此外,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还注重发挥法治的引导作用。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,既要尊重瑶族传统文化,又要引导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。对于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,调解员会及时与司法部门沟通,确保调解结果合法有效。

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实施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该机制覆盖了全县所有村屯,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,纠纷化解率高达98%。这一成果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一是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瑶族文化深入人心,群众对“老同”的信任度高,有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。

二是调解员队伍素质过硬。调解员不仅熟悉瑶族传统文化,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,能够有效处理各类矛盾纠纷。

三是调解机制运行顺畅。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分工明确,调解程序规范,确保了调解工作的有序进行。

四是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。通过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,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教育,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。

总之,“瑶老同”调解机制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各地可以借鉴这一经验,结合本地实际,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为构建和谐乡村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。

贺州新闻纵横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,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