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桂区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并网,棚顶发电棚内种菇双收益模式全国推广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,一项名为“光伏+农业”的创新项目成功并网,棚顶发电、棚内种菇的双收益模式不仅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成为了全国推广的典范。
平桂区位于广西东北部,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。然而,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、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平桂区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农业的融合发展,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,创新性地推出了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。
该项目的核心在于利用农业大棚的棚顶空间安装光伏发电板,实现棚顶发电。同时,在棚内进行食用菌种植,形成棚顶发电、棚内种菇的双收益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,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清洁化、高效化。
据了解,平桂区的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占地约1000亩,总投资约1亿元。项目共安装了5兆瓦的光伏发电板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。同时,项目还建设了1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,年产量可达1000吨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平桂区充分发挥了当地农业资源优势,与农业企业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,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。项目并网后,不仅为当地农业带来了经济效益,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首先,光伏发电项目为当地农业提供了清洁、稳定的电力供应,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同时,棚内种菇的收益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。据统计,项目实施后,每亩土地的产值提高了50%以上。
其次,该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就业。项目建成后,吸引了大量农民参与光伏发电和食用菌种植工作,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。
最后,该项目还具有环保效益。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,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改善生态环境。同时,食用菌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用于发酵肥料,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。
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,平桂区的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目前,已有多个省份的农业企业、合作社纷纷借鉴平桂区的成功经验,开展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试点项目。
总之,平桂区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的成功并网,为我国新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种创新模式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、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- • 贺州首条“农业观光轻轨”通车,畅游茶园梯田古村落,开启乡村旅游新篇章
- • 红色山歌融入婚俗,《十送红军》成新人婚礼新风尚
- • 《星火钟山》红色沉浸剧升级,观众体验穿军装参与历史抉择的奇妙之旅
- • 贺州站升级改造,新增6部电梯,全面实现“无障碍出行全覆盖”
- • 非遗传承班助力瑶族文化传承,盘王节舞蹈走进全区中小学课堂
- • 钟山县十里画廊写生基地:艺术殿堂,师生汇聚之地
- • 八步区贺街镇荣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,淮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
- • 非遗刺绣进校园,万名学生学瑶绣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冬至佳节,万人共制非遗美食“百家糍粑宴”破纪录,庆丰年氛围浓厚
- •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储运枢纽落户,年供氢能力达1万吨,助力我国氢能产业腾飞
- • 昭平桂江生态廊道修复工程竣工,沿岸10万村民共享绿色福祉
- • 广西首个“拿地即开工”试点项目落地平桂,审批时限压缩70%,助力项目快速推进
- • 贺州农村电商孵化园盛大开园,百名“新农人”直播带货创亿销售额新纪录
- • “贡柑银行”创新模式落地,农民存果品获利息分红,开启农业金融新篇章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扩容,八步供港蔬菜出口量增40%,共筑食品安全新篇章
- • 贺州非遗剧团复排桂剧《周渭断案》,廉政主题巡演全国彰显文化自信
- • 粤港澳文旅推介会贺州签约康养项目,总投资额破200亿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齐聚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西湾河首届“碳酸钙艺术设计赛”盛启,矿石变身国潮首饰闪耀巴黎展
- • 贺州非遗剧团匠心改编桂剧《陈钦戍边》,边疆史诗巡演全国绽放光彩
- • 黄姚古镇五一狂欢,单日客流破10万,非遗豆豉辣酱日销20吨
- • “村村有主播”计划启动,助力农民网红带货超亿元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贺州古瑶寨发现清代“女书”石刻:女性教育史研究迎来新突破
- • 残疾人AI数据标注员培训班结业,居家就业月薪可达4000元,开启新生活篇章
- • 农村快递全面开花,进村率100%,日均收发件突破3万单
- • 八步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楼竣工,无障碍设施全场景覆盖,助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“爱心车间”:残疾人在温馨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,月均工资4500元
- • 钟山十里画廊石林艺术节:国际雕塑家驻地创作,艺术盛宴绽放岭南
- • 中共早期党员黄士韬故居变身红色教育基地,VR技术重现“省港大罢工”风云
- • 贺州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通水,50万农村群众喝上优质水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平桂“妈妈制造工坊”开班,瑶绣订单直供国际时装周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古法酸菜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八步酸菜厂年产值破千万,传统美食再焕新生
- • 贺州农科院发布抗病高产香芋新品种,亩产突破4000公斤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平桂区藕莲天下示范区亩产突破4000斤,莲藕深加工出口东盟再创新高
- • 平桂智慧水务系统上线,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显著提升,水质实时监测保障居民饮水安全
- • 富川瑶医瑶药扶贫行动助力8万群众,医疗费用减免90%
- • 贺州香芋:地理标志产品产值突破20亿,占据全国市场六成份额
- • 富川脐橙深加工基地投产,果酒溢价300%成为市场爆款
- • 昭平茶宴创新力作,六堡茶香鸡惊艳大湾区,20家连锁门店签约盛大启航
- • 桂江生态航道升级,新能源游轮引领“百里画廊”零排放观光新时代
- • 贺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改革全面铺开,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60%
- • 平桂区迎来黄金珠宝加工园落户,承接深圳水贝产业转移,年产值有望超百亿
- • 农村公交“一元通”全域开通,老年人刷脸免费乘车,共享便捷出行新时代
- • “南乡镇瑶族婚俗实景剧”首演盛大举行,游客沉浸式体验“对歌定情”
- • 家政服务培训学院揭牌仪式圆满成功,首批“金牌月嫂”受粤港澳雇主热捧预订
- • 黄姚古镇长寿宴申遗启动,108道养生菜品融合瑶壮古方传承千年智慧
- • 平桂区深化教育改革,30%骨干教师下沉乡村学校助力均衡发展
- • 农村水电站增效改造完成,年发电收益反哺村集体超千万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入驻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贺州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助力动态跟踪10万脱贫户,筑牢脱贫攻坚成果
- • “刀耕火种”农耕文明展开展,全息影像展现生态智慧
- • 大湾区企业认购贺州扶贫农产品,年采购额突破10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贺州瑶族《盘王大歌》荣登联合国非遗名录,千年史诗唱响世界舞台
- • 秀水状元村科举文化实景剧首演,游客可亲身体验“殿试夺魁”
- • 教育数字化改革启动,智慧黑板助力教室焕新颜
- • 潇贺古道危房改造竣工,200户村民喜迁风貌统一新居
- • 西湾河首届“碳酸钙艺术设计赛”闪耀巴黎,矿石变身国潮首饰惊艳亮相
- • 昭平中学高考成绩再创新高,600分以上人数增长50%,十年最佳成绩瞩目
- • 壮族抗倭名将韦银豹古战场遗址发现明代军屯粮仓,文旅项目启动
- • 贺州学院获批硕士点,钙基新材料学科填补广西空白,助力区域创新发展
- • “瑶寨篝火电影节:红花镇民族文化的璀璨盛宴”
- • 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通过,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,展示旅游发展新篇章
- • 昭平茶产业碳汇交易中心挂牌,万亩茶园年吸碳量可抵企业排放
- • 贺州“二十四节气美食地图”上线,智能推荐时令菜品,开启健康饮食新体验
- • 黄姚豆豉辣酱成功通过FDA认证,首单出口美国创千万货值新纪录
- • 钟山油茶宴非遗标准发布,油茶树种植面积三年翻番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潇贺古道国际马拉松:选手穿瑶服跑秦汉石板路,非遗文化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
- • 潇贺古道徒步大会新增红色路线,重温桂东游击队征途,传承革命精神
- • 昭平茶产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,助力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
- • 贺州市发布“东融2.0政策包”:湾区企业落户最高奖励8000万元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“黄金珠宝跨境直播基地正式上线,RCEP订单占比突破四成,开启跨境电商新篇章”
- • 《水利专家于鸣九治水图录出版,古法智慧闪耀全球治水案例库》